派錢 vs 保就業
派錢對保就業,給混為一談是陷阱。派錢是手段,保就業是目的。尤其對不諳經濟的人來說,派錢生而自私及短視;反之保就業,成功與否,也屬無人不讚同的理想。民意調查,派錢必定下風。
若將派錢化為目的,是指望其做法能剌激經濟。經濟改善,就業問題小意思,即派錢也是為了保就業,但其間思路迂迴,有理難說清。
若將保就業化為手段,便要老老實實將當中的方案羅列,譬如將聘請上網宣道員和派錢逐一比並看。
常常聽到的什麼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似乎將簡單的經濟理論變得高深了,甚至把議題淪為主義之爭。大家只要想像,個人是小型公司、企業是中型公司、政府是大型公司,而任何公司只要造出質優價廉、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對公司有利,經濟想差都難。擴大至國際經貿,每一個國家都是一間大公司,大家在地球這個市場競爭,你管理不善投資失誤,你國家的經濟便被比下去。
今天還有不少學者一味鼓吹政府推行基建來振興經濟,究其重點還要看這產品能否迎合市場。基建對於發展中的地區是一個不需動腦筋的好方向,但已發展的地區便要計算效益先後次序,這是玩過sim city的中學生皆明白的道理。築一條没人走的橋,實質等於開拍了一齣不賣座的電影,偷笑的只有少數濕到腳的大明星,損失的始終是公司的股東。
看到半杯水空的人說錢派了,市民不會花只管儲起來,而看到半杯水滿的人則唱反調,雙方嗌餐死,没完没了。但相信大家都應同市場的投資眼光往往高於政府,花自己的錢永遠比花阿公的錢謹慎。派錢也是保就業的其中一個辦法,將錢分散給市民投資,不一定見效,但起碼拉上補下整體很難虧本,接近一門不蝕錢的生意。至於讓政府來選擇投資項目,優勢是可以集中彈藥出擊,但也不見得一定有效,兼更具血本無歸的風險。
況且所謂的財赤只是一個笑話。錢在市民或政府的手裏,左手交右手,都是香港人的錢。國債累累的政府多的是,人們相信的並非政府的庫房,而是國民的存摺。你老竇大把,誰怕你開的空頭支票沒人找數。市民富貴,政府貧賤,政府反而要賣乖。
經濟不景,商人扭不出好計謀而坐視,且任政府牽頭泵水亦無可厚非。政府醒目,市民心照。然而,與其揀一些明眼人一看就怨嗟的死蠢方案,倒不如派幾塊錢開心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