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6, 2004

買蛇

發夢去超級市場買左條蛇,跟住帶番屋企,然後放係窗外玩。玩玩下,條蛇突然好似變大條左和有發癲跡象,仲有條蛇係綠色既,類似青足蛇咁。我當堂騰雞,唔知點做好,最簡單就係一野掉佢落樓。條蛇無直接落地,而係跌落數層樓下的簾篷上。聲浪不大,但天眼通看到四周的住客都伸頭出窗望個究竟,而我就知衰躲在牆後。呢一刻就諗到弊家伙,因為蛇唔係日常用品,依家咁大條蛇飛左落街,差佬查起上黎,只要去有關的起級市場查單據,甚至睇閉露電視錄影就搞掂。夢完。

以前對夢都有研究下,報告說人正常有得幾個鐘頭睡眠都會發夢,而很多人說無發夢其實係佢忘記了。今次我醒後個夢還在目,即時重復腦裡再經歷多一次,將個夢記下,咁依家就可以寫番出黎。正常情況,就算訓醒時記得發過夢,只要唔理,遲d就實唔記得。

Saturday, July 24, 2004

Immanuel Kant

看另一本關於康德的書,是勞思光寫的,很難看。

只看了第一二章,看不明,有幾個因素,資質是首個。這部書好像是勞博士三十歲時著的,相當了不起,他現在已達從心所欲之年。頭章不是戲肉,只是略述康德「批判期」前的思想脈絡。看時生悶,文字不活潑,只是傳統式平鋪康德的思想走向,例子寥寥,有些名詞不明所以。要讓庸人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最佳方法就是借日常生活可遇到的事物來表述,若再加二分鬼馬,即成「名咀」好苗兒。這兩章就是欠缺了這些原素,我是初接觸康德哲學的,一路看,看不明,便一路腦中尋找有什麼模型可以代入幫助了解,可惜失敗了,精神不夠,沒有什麼幹勁兒重看。這兩章給我的印象是讓那些對康德哲學已有認識的人來個複習。希望看第二章入肉時能咽得下,舔舔咀。

這樣的經驗不是第一次。幾年前看論述柏拉圖的《理想國》和《法律篇》的文章,一樣枯澀無味,沒有觸電感。最近重看,因為對政治制度認識深了,看時如行雲流水,呵呵呀。

凡人找書看就是這麼麻煩,資質所限,極需要些入世的作家能深入淺出,心溫互送,讀者才能有出一身熱汗的滿足感。

ps. 溥儀查撐篤撐的偽滿州國,國號是康德。

Wednesday, July 21, 2004

好好味呀

覺得男人很煩嗎?滿腦子都是性,就連跟你坐巴士時也不放過要「猴擒」一番。妳有否問過他,究竟和妳一起是想跟妳做,還是真心愛妳呢?

男人的確喜歡性。為什麼呢?因為是什麼荷爾蒙分泌影響?嗯。性對於男人來說是一頓美味的佳餚。經常翻看《飲食男女》而又打算減肥的妳,也喜歡吃好東西嗎?還記得上次禁不住喊「好好味呀」是在那裡、跟誰一起、吃些什麼、回味這種感覺嗎?這下由心底說出來的「好好味呀」,就是令每個男人都上癮的「狂喜」。既然這種感覺是美好的,想獲得這種快感也自然是人之常情。因此當妳偶不方便時,適逢他饞嘴,體貼的他便會靜靜開啟剛從互聯網下載得來的VCD,看著加騰鷹和伊東玲「撐枱腳」來望梅止渴。遇著某些賤男人,窮的會去深水埗找間地茂館來嚥吞一砵北菇炆雞;有錢的則可能會到中環文華酒店「荷打」兩客進口的走地野味到會。當然,妳相信他是個好男人,而最令他心醉的,還是妳特意為他煮的住家菜。因為是妳親自下廚,他吃得特別滋味,每一啖都流露讚歎與欣賞。品嚐過後,他會深深把妳抱著,在你的面額輕吻,表示愛與感謝。妳對他還需懷疑嗎?

有些時候男人真是很自私、很無理、很霸道。其實這可能只是他對妳的不了解,他誤以為妳會和他一樣感到「好好味呀」。或者是造物主弄人,有否聽過,男人和女人原是一隻高身的水晶酒杯嗎?男人是杯外,女人是杯內。若要將這樣的一隻高身酒杯打亮,杯外顧然容易清抹,男人就是這樣得天獨厚,一擦即亮;但要洗拭杯內時,狹小的杯口,修長的杯身,要和杯外般抹得透徹明亮,便需要精緻的技巧,工多藝熟,可遇難求。因此,性對於妳來說,就只是一杯苦瓜汁。雖然如此,善解人意的妳,看到他百般心思為妳烹調,盡然苦澀難咽,妳也會默默笑納,慢慢淺酌。經年累月,妳也許會苦盡甘來,豪邁地把杯裡的吸管揮掉,舉杯一飲而盡。然而身邊的,已是另一個他。

Tuesday, July 20, 2004

人性善惡說

看《康德》,談到人性善惡說,忽發奇想: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頗根本的問題,而亦只有「人」才會問。這樣說有點武斷,因為麻雀,長頸鹿和小灣鱷都可能會抗議。抗議什麼?你自己問牠們吧。人既然是自然的一員,物競天擇,有什麼善惡好論?倘若從人類社會的認知來答,我會說人性是惡的,再觀察不同時空,人性的惡也在不停緩慢的更變,應該是往「善」處靠攏。

原始人和動物的生活差不多,都是為生存和性滿足,無分善惡。直到人的覓食技巧有所突破,如由捕獵到農牧,糧食得以迅速累積,財產概念便慢慢成形。原始人一向都是靠捕獵,大概都是「餐搵餐食餐餐清」,突然另一個部落有大量食物積聚,既然都是要靠捕獵動物來獲得食物,用武力殺害另一個部落搶食物對他們來說也是差不多的原理,畢竟弱肉強食就是他們的常理,今天我們會懂得說這是不義的戰爭。有了財產,繼而被掠奪,試得幾次,打來打去,一些人總會感到勞累反思,慢慢便會定立一些規條來保障產權。經年累月,代代相傳,這類規條便成為文化習俗,再演變成為文明社會的法律。今天你去搶小孩的波板糖,會受譴責,就是因為人類有善惡的標準。

如果你偶然找到一個神燈,亞拉丁給你三個願望,你的其中一個願望會和錢有關嗎?例如得到一大筆金錢之類?你想有錢,你是個微不足道的「打工仔」,知道有錢可以滿足你很多欲望夢想,但為什麼你又偏不會去偷去搶呢?可能是良知,又可能是怕事敗被懲,但你只要接納亞拉丁,便足以證實你的人性是惡的。當然這個人性惡多數已給文化教育信仰等道德架鎖安眠於內心深處。你不服氣?那麼請找叮噹帶你回到五千年前還未被人類文明污染的大自然生活吧。記得到時與埋我,先飲為敬。

Sunday, July 18, 2004

溫和路線

TVB午間新聞立法會專題講到民協,馮檢基說民協一貫的路線是和中央有傾有砌,即是近期民主黨轉走的溫和路線。與人講通,尤其當你認為別人是錯時,若你的目標是改變對方,最穩陣的策略是委婉,四兩撥千斤,說些動聽話,這技巧極需創意心思。多數人則採用不需怎樣用腦的直接表述,尖酸刻薄的方式。尖酸刻薄其實也要用腦和創意,不過這已經是社會的主流風俗,大家習慣成自然,運用起來多達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境界。這情況,又是多數人的對方,定必聽不入耳,所以改變對方的目標不成,反而變成純粹抒發自己的孤憤,於事無補。

最理想是遇著開明先進的人,有話直說,爽快慳時。遇著凡人,有話直說也有成功機會,除非你有令他畏懼的優勢,如武力。香港政黨發展,要過兩關,一是港人,一是中央。民主派一向缺乏機靈的手段,遇著中央做了與香港人利益不乎的事,在沒有其他反對派的情況下,只要稍稍頂撞便能贏取選票,但不見中央因此有所退讓。民協一向溫和,但缺乏權術,所以贏不到民心,沒有選票,就連向中央拋眉眼的機會也沒有。七一後,民主黨挾民意來招回馬鎗講溫和算是抓住時機,還看能否與內地權力鬥爭中的胡溫協同。

Saturday, July 17, 2004

Heaven and Hell

忘記多久,起碼數月,沒有認真看些思想性的書。早排看《Living Islam》,看了兩三個chapters停了,5次續借期滿,把書還給圖書館,遲些再借吧。現在看兩本書。幾年前買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九百頁的磚頭,中譯總覺不夠流暢,但總希望可以慢慢看完,還一個心願。早幾日寫了篇小文,提到孟德斯鳩和尼采,所以適逢圖書館便借了數本。講尼采這本,看了幾頁便看不下去,因為看不懂。我自信理解力及格,看不懂的書,只怪編者文筆差好了。不竟連我也會繡下文章,有幸出書的人,文筆差劣大有人在,不足奇。記得以前念經濟課,看到adam smith的invisible hand塞住了,看來看去都不明。其後看另一些書,表達得好,一看便明解。回想當時看的是text book,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概念也要寫得像猜謎般撚化稍笨的學子呢。

這本尼采放棄了,希望下次找到本有水準的。轉看談孟德斯鳩的,看得懂,講到他對宗教的觀點尤其精警。我們都認為宗教的存在對人類是好的。我一向觀察宗教是從市場經營角度看,即成功的宗教靠什麼來吸引到信眾,信他們有什麼好處。孟德斯鳩院士則從對統治者和法律裡著手。人富希望和恐懼,因此天堂和地獄賣點可取,掂。

驟眼看,偉大的哲人都生於亂世,對宗教的批判反思出於教廷的霸道。

Wednesday, July 14, 2004

悲觀樂觀

我覺得我算樂觀,但和一些人談起話來,他們總覺得我悲觀。為什麼? 我有答案了。

今晚睇李敖有一段知心話:
"To the question whether I am a pessimist or an optimist, I answer that my knowledge is pessimistic, but my willing and hoping are optimistic." -- Albert Schweitzer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2004) 受難曲

係幾慘既。但因為對佢無乜感情,感染唔深,代入有難度,所以覺得幾堆砌,娛樂性不大。論悲,世間還有很多呢;論可怖,還有很多rated R既電影呢,人就係會咁諗野架喇(呢種諗法很易被常人誤解及評激,要導讀)。一向對宗教有意見及興趣,所以必睇。宗教宣傳,十字架教遙遙領先。

伊斯蘭教很尊重耶穌這個先知,得閒問下班鬼睇下佢地有乜感想先。

盒子裡的承諾

你遄入圖書館,她已經埋頭在你們的老座位處為期考作最後衝刺。你俏俏從衣袋拿出一個粉藍小盒遞給她。她欣然把盒子打開,禁不住喊了一聲「呀~~」。館裡百雙眼睛都盯過來了。她羞羞垂下頭,臉泛淡紅,欲語還歛。你輕按她的軟唇,往她的耳際低訴:「看,他們都是上天派來為我們見証的。妳願意嗎?」她莞爾而笑,在筆記紙上寫道:「I do。」你替她戴上這顆心型的純銀指環,祝誓道:「生日快樂,我承諾給妳一生的幸福,矢志不渝。」

她本科雖是俗耐的市場學,但她卻沒有那份只懂吃喝玩樂兼貪威識食的糜爛。她聰穎好學,善解人意,最重要的還是,她很欣賞你這個僅唸哲學系的男友。翳熱的仲夏,她樂意伴你走上街頭與五十萬人留汗青,一路上你大談權衡政治,從亞里斯多德到孟德斯鳩,她都很用心聆聽。

畢業後,她順利進了中環的一所美資廣告公司工作,而你則轉折落戶一間位於觀塘的貿易公司見習。同在公共屋村成長的你們,開始認真描繪未來的藍圖,你們擬擇將軍澳為日後一起生活的安樂窩。晚飯後,你送她回家,凝思著她的背影,套裝衣裙、絲襪高跟鞋、纖腰修足,你深深感觸到她不應該再滯居於這斗頹邁的公屋裡。巴士上,你倚窗低首,月入八千元,扣除孝順的家用,儉樸的生活費和體貼的拍拖開支,所剩何幾?雨點打在車窗上,前景淒迷朦朧。

不久,你找了一份晚間的兼職,每天披星戴月,權捨與她的朝暮,預約共諧蜜月的彩虹。

農曆新年,難得的假期,你倆去了台灣浪漫,度過了繾綣的數天。酒店房間裡,你們躺在床上論笑剛沖晒好的相片。她挑選了一張你濕吻著她的合照放進錢包裡。你貪玩一手搶過錢包無聊翻弄,找到一張她和眾同事扮鬼扮馬的萬勝節照片,你問她那個扼著她脖頸的吸血僵屍是誰。她如數家珍細說這是她的新上司,三十出頭,哈佛MBA,頗有才幹,並很器重她。這次是她第一次盛讚別的男人。你皺一皺眉,她捧腹揶揄你這隻小氣豬,並說她的上司已經有一個很要好的女友,而只當自己是他的乾女兒吧了。她續道上司剛購入一艘遊艇,年初七開船河派對,懇請你相陪。但你初五便要開工,尚不及回應,她已經把你的身子壓住。你奮力反客為主,將綿被往天大蓋,懶再理台北市星空的雲和雨。

公司業務日隆,不是加班,便需北上,與她見面的機會更少。電話中,你抱歉沒空陪她。她說不要緊,已適應了,都是事業為重。你感激她的體恤,提議下月一起去文化中心看歌劇《Mamma Mia!》。她說上星期赴美公幹已看過,並糾正你關於歌劇(opera)和音樂劇(musical)的混淆,另憶談她在紐約時的所見所聞。然而勞累的你,又不知不覺的睡倒了。

今天是她的生日,偷得浮生,你們看完電影《明日之後》,到了附近的一間街坊茶餐廳。你急不及待抒發戲中提及尼采的情節。「不用說了,我已經聽過,」她打斷了你的話,淚水冉冉隨落。你溫柔地握著她的手:「什麼事?我說錯了些什麼嗎?」她說你是個好男友,但卻覺得跟你一起看不到將來,提出了分手。

莫明,默言,悵望,你強忍著淚水。她稍稍一瞥手機的短訊,輕拭淚痕掩抑道:「對不起,我約了人,take care。」

她的背影扔離你孤鳴的悲愴,散入一輛停泊在門外的開薘Ben跑。你看著她的消逝,驀然勾起聖經故事「寡婦的兩個小錢」。不是說貧婦所捐獻的兩個小錢,雖輕如鴻毛,但既屬她全身的積蓄,自比起富人的金幣更彌足珍貴嗎?

不,你搖頭自語,那只是童話,你早應該知道。況且,第三者未必一定是壞人,自己亦未必一定是好人。他也許更懂得愛護體貼,他們也許會快樂,她也許會幸福。

Monday, July 12, 2004

Pride and Prejudice (1995) 傲慢與偏見

一口氣煲左套《Pride and Prejudice》,其實唔可以算係煲,都只係得六集,五個多小時,早排睇套《24》就算係煲喇。
論劇情,呢套電視版《PP》唔算吸引,睇佢可以算係一種情意結,因為之前花過頗長時間來看完本《PP》,人就是這樣,難得才會珍惜。本《PP》很「難」看,舊式英文,對白委婉含蓄,難明怎可成為香港中學生的課外讀本。
呢套電視《PP》都算較忠於原著,比起1940的電影版好,電影版只得兩個小時,又怎能交代成本小說呢。曾經有人說,忘記了是那個大作家,要看外國名著就先要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看電視版的《PP》絕對有助明白Jane Austen這本經典,畫面可以彌補很多單靠幻想得來的場景。

Jane和lizzy的愛情其實好簡單,她們的對象都是靚仔、有品有錢,試問那個女生會不動情。反觀charlotte與collins的婚姻就較寫實,romance和comfortable home; love和material considerations的取捨。看小說時Lizzy最討好,電視版就對charlotte感染最大,Caroline最靚,至於Lizzy,都算fine eyes既。

05年好似有套新既《PP》電影版,是由《Love Actually》那個與黑人結婚的少女(Keira)演Lizzy,感覺怪怪地,靚得黎少左份氣質。到時再睇吧。

Sunday, July 11, 2004

Brain Travelling

一直都對呢個話題有意見,人和動物不同,就是人除了可以透過親身經驗增長智慧,還能從間接經驗如看書和觀察世界獲得知識。親身經驗比間接經驗來得濃郁,很容易銘心,算是真知識,但可遇難求。間接經驗如取如攜,但若要轉化為真知識,對普通人而言,還是需要很多訓練溫習。李敖算是接近天才的人,間接經驗可以很輕鬆幻化為真經驗。凡人如我,還是喜歡到處走走,邊看邊走,更是相得益彰。哈,其實我是讚同李敖的,只是量力而為矣。有幸難得與一個喜歡想像的人結緣,一同臥游,翻來覆去,也寫意。

李敖有話說 第九十集 (節錄) 發揮想像力 臥在家中游
我一個好朋友叫做馬宏祥,他在聯合國做事情,住在瑞士的日內瓦,在日內瓦湖邊他有房子,住在那裡非常得快樂。有一次他從日內瓦回來跟我談,談日內瓦的湖,我也跟他談這個湖,我還跟他談了一個地方,叫做 Chillion,湖旁邊有個房子叫做 Chillion。我這個好朋友聽了以後,嚇了一跳,他說李敖你去過日內瓦啊?我說沒有去過,他說你怎麼知道日內瓦湖旁有個 Chillion 這個房子,我說我當然知道就這個房子啊,我臥游,這就我的圖片啊。他說你怎麼知道Chillion?我說拜倫的詩裡面還特別寫了這個 Chillion,怎麼地下室裡面關著那個囚犯,它是個監獄啊,所以我李敖很熟。我這個朋友佩服我啊,佩服的五體投地,他發現你李敖一個土蛋,你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你怎麼知道一個瑞士日內瓦湖東邊的這麼一個小的古典的小房子,你都這麼熟悉,你真是神了。大家看看這就是 Chillion這個地方,這就是日內瓦湖旁邊的這個地方叫 Chillion,幹什麼?臥游,雖然沒有去過,可是我就能夠根據這個資料我就到了那裡。

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你有機會嗎?你要身臨其境,你要去過月亮才算。你去啊,你去不成。為什麼?很多條件達不了,你去啊喜馬拉雅山,聖女聖母峰,這是一個探險家第一次登峰的時候,你有那個體力爬上去嗎?你沒有那個本領你爬不上去。你說那我不算旅行,我要親自去,英文講In person,就身臨其境,你做的到嗎?你做不到。所以我認為那種口口聲聲說我一定要親自到了那個地方才過癮的人,我李敖認為這種人太笨了,天下名山勝景這麼多,地方這麼多,你一樣一樣都要親身到那個地方才過癮,才覺得不虛此行,我認為你這樣子來取得人生的經驗太慢了,太笨了,太累了,不好。所以我的理論,跟著約翰生發展出來了,就是不是不值得去,而是不值得跑去,不是不值得看,而不值得跑去看;不是不值得登陸月球,而是登不上去;不是不值得登上聖母峰,而是爬不上去,就這樣子。所以一切以身臨其境的標準來作為你個人的經驗的時候,我認為作為人類太笨了。為什麼呢?人類的本領就是應該取得間接的經驗嘛。

這我要做過漢奸,我才知道漢奸什麼感覺;我要做過妓女,才知道妓女什麼感覺,你這種人太笨了嘛,你的想像力要來幹什麼?為什麼你不動動你的想像力呢?所以我認為,我看到一個名山勝水的時候,我看到喜瑪拉雅山,這個雪地的時候,我會用各種資料來促成,來匯合成為我的一個想像力,我可以天馬行空,構成我的想像力啊,人若沒有這種想像力,不能夠做任何的文學活動,也不能夠做任何的藝術活動。為什麼?太笨了。這是我李敖到今天為止,我在台灣連續住了五十五年,台灣的很多風景,什麼阿里山什麼我都沒有去過,我也不以為是遺憾,沒有去過又怎樣?所以我認為,不是沒有去過就不瞭解,你照樣可以瞭解它,並且可以用很奇怪的方法去瞭解它。

Saturday, July 10, 2004

People I Know (2002) 致命人脈

會睇呢套戲係因為有Pacino。不過睇完有d一頭霧水....
上網查查其他人評語,原來呢套戲好似連大熒幕都無點上過,DVD都無出。悶丫麻。
有些人會反駁話套戲好值得睇,寫實富貴權力階層的陰暗生活,演員又出色。哦,但又如何?
其實我一路睇都一直問緊套戲係講乜。睇時諗起Kubrick兩套戲《2001: A Space Odyssey》,《Eyes Wide Shut》。
第一次睇《Odyssey》都有d悶感,因為無乜記性。睇呢套戲要整幅畫咁睇,因為前後左右上中下都可能有關連,仲要係含蓄果隻。但《People》就唔覺有。《People》劇情有d似《EWS》,上層社會秘密架步,演員被殺,主角受牽連,但《EWS》就好睇多了。
呢套劇有句對白岩feel: You know, the worst thing in this world is know too much. you wanna try stay naive is much better.

Friday, July 09, 2004

Spider man 2 (2004) 蜘蛛俠2

咁多套美式漫畫電影,呢套算最好睇。
做人要間唔中停下來反思反思。好多時麻木苦幹,眨眨眼,都唔知為乜。有時是知的,知是錯的,知是種逃避,也知應該點做,但就係得個知字。人是可以同時有幾個我,就算不同了,其實還是同一個人。人會不自覺隨著環境而改變,但遇著要為某人有意識地改變時,通常就反彈力十足,算是人的「怪毛病」吧。

識著個女友原來個心隱隱仲有第個男人就真係前世,不過靚女有番咁上下經歷個心都實有幾隻小蜜蜂,嗡嗡嗡。

Wednesday, July 07, 2004

Little wet shoe

今早趕撘車途中,看到件趣事。不知為什麼,行人路旁有灘幾吋厚的積水,像小型的爆水管現象。一名穿校服的小學男生毅然將他的右腳放進水氹裡。我心諗:「哈,勁!」再看看他有沒有父母在旁,他媽媽剛從街市走出來便即時大聲喝止,喊什麼我忘記了。當時我想:何苦呢。孩子剛完成一項生活體驗,又不涉及人身安全,這樣一喝,恐怕會窒礙他對生活的探索精神,更甚是泯滅他的創意思緒。鞋子襪子濕了,焗住最多唔舒服一陣,算得乜呢;玩火的話就當然要小心處理。

早幾日看電影《羅馬假期》,公主說想試下玩淋雨。淋雨的確好玩,但這些因為突然下大雨沒傘而在雨中狼狽奔走的不算,要盡興就要不羈。在大雨下跑跑跳跳是現代人難得和大自然的親近,亦是對傳統禮俗的控訴。尚有童真的孩子必然想一試玩淋雨,但往往被世故的家長打壓。玩一玩淋雨,安排得當,回家沖個熱水涼,無傷大雅,就算因此著涼,又何足掛齒。玩淋雨就是童心、童年的快樂記憶、上天給孩子祝福的洗禮。

限時分手最浪漫

剛看完昨天錄影的李敖有話說,愛情也要急流勇退,值得深思。
「那些男人的怪毛病,女人的怪毛病。」呢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因為我知道很多這些怪毛病。有人說喜歡吃德國肉腸的話,千萬唔好參觀德國肉腸工場。真的,自己知,人地唔知會好煩。李敖的說法,也是一個solution.
電影有處值得提出,女主角是到第十一個男友先動真情,之前果d無乜料到,點解咁得意既?得閒寫編文章黎玩下。

李敖有話說 第八十七集 (節錄)
我現在七十歲,在我三十五歲的時候,我看過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叫做Sweet November,甜蜜的十一月,當時這個電影呢,中文的翻譯的名字叫做寂寞小陽春,翻得真好。這個電影裡面,一個女孩子得了癌症,什麼時候死不知道,可是她希望她有朝一日能夠死在男朋友的懷裡。她就異想天開想出一個方法,把每年的生命分成十二段,每段是一個月,每一個月找一個男朋友跟她同居。她後來就找到十一月份的男朋友,兩個人感情啊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了兩個人像是新婚的情侶一樣甜蜜。到了十一月三十號,十二月份的男朋友就要報道了,這個男朋友啊就跟她說,我希望我們白頭偕老,我們不要分開,然後呢這個男朋友找了很多十一月份的月曆,把它們全部攤開,在整個房間裡面攤開,滿屋子都是十一月份的月曆,意思是說十一月份是甜蜜的,十一月份是永恆的,十一月份是不走的,甜蜜的十一月是屬於你和我的。這個女孩子一看就哭了,覺得非常地溫馨,非常地感動。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早,十二月一號出現的時候,有人在敲門,門打開的時候,十二月份的男朋友在報到,這個男朋友看起來鼠頭蛤蟆眼,長得歪七扭八,很顯然的這個女孩子還是喜歡十一月份的男朋友,可是她一臉冰霜,擺下臉來還是請十一月份男朋友出門,把十二月份男朋友給請進來,這個故事啊就這樣子結束了。

我講這個故事給大家告訴大家什麼?我覺得這個女孩子啊,她散佈了一個新的愛情哲學,不論男歡女愛,兩個人感情多麼好,我們一個月就要分開,正好趕上了十一月,這個十一月回憶起來非常地溫馨,非常地甜蜜。可是到了十一月三十號以後,兩個人即使是男歡女愛也要分開,換句話說呢兩個人要限時分手。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對情人在一起的時候,發現我們兩個人的這種姻緣只是三十天,請問兩個人都會互相珍惜這三十天,那些男人的怪毛病,女人的怪毛病,都不會出現。為什麼呢?來不及出現,因為我們要珍惜這僅有的三十天,到時候自然分手,這就是一個限時分手的愛情的哲學。那麼為什麼要限時分手呢?為什麼非要等到兩個人感情漸行漸遠以後再分手呢?那個時候就沒有趣味了,男女之間感情最好的狀態底下,最好的情況之下分開,那是真的懂得愛情的哲學。

我曾經寫過一首詩,請大家看看這個詩,花開可要欣賞,然後就去遠行,唯有不等花謝,才能記得花紅。有酒可要滿飲,然後就去遠行,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覺得微醺。有情可要戀愛,然後就去遠行,唯有戀得短暫,才能愛得永恆。人間很多本來就是彩雲易散的情況,雲彩最絢麗的時候容易散掉,男女關係本來就是喜新厭舊的情況,說那種愛的你死我活,白頭偕老的人,事實上那是一種自欺欺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男女之間的關係,應該在一個最高點的上面分開。

Tuesday, July 06, 2004

The day after tomorrow (2004) 明日之後

今日先睇,都算遲。這樣的大片,遲睇好難避免聽落不少劇情,但都好睇,hollywood娛樂特技無出其右,美國霸權再一次彰顯。影評很多人講過,都講得好,咁就隨心寫多少。災難片通常主線講愛情,因為「巨難同當」係浪漫的激素,但呢部片講愛情就差d。主線父子情亦唔多入肉,可能橋太舊。應承左會黎就會黎,言出必行,儘管千冰萬霜,又玩美國精神,幾堆砌,唔自然。呢套戲布局一般,感情線麻麻,但勝在末日概念新鮮,夠照。另外睇呢類片過癮的地方就是看到人類文明受摧毀,有時幾羨慕美國人可以睇到自己家園被模擬破壞的場景。美國就有呢種自由既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務實.....

戲中談到Nietzsche,原來佢曾經寫過句野係"Only the day after tomorrow belongs to me",應該係點題由來。女配角話佢係chauvinist pig,點解要咁話佢呢?Nietzsche好似主章人類不應僭越自然,得閒睇下關於佢既書先,費時亂講野。

Monday, July 05, 2004

Roman Holiday (1953) 羅馬假期

雖然是第一次看roman holiday,故事簡單,結局大約都估到,尤其是港產片也曾抄過橋。
鬱悶的公主偷走看世界,每事新奇,其實有點over the top. 但童話一點看,偶遇潦倒的美國記者,歷多生情,雖霧水,倍浪漫,普羅男工會否也有暇想?
眼看50年的意大利跟中國比,咖啡座的閒適,新聞記者的禮待,的士代步,令人歎謂。

很多人說audrey很美很美,經得起時間考驗,已成經典。上一代的人和她有遙契,品評可取。但和我同輩的,有些連audrey的戲也未看過,生平不懂,單看相片(甚至未看過)也跟說她很美很美,實在令人挖頭。我對audrey認識不深,看過幾套戲矣,我覺得她美,o答得杯落,但卻稱不上大美人。若有幸認識她更多,可能會改觀。

一點現象是潮流可以麻木人的思想,又或者混說可提升個人識見。

Sunday, July 04, 2004

The longest day (1962) 碧血長天

本來是上月四號看明珠台的轉播,途中眼訓,錄影了,可惜時間set少左,無左後部,搞到無乜心機睇。幾日後在網上看到有bt,便download下來,終於今天看完。
戰爭是殘酷,因為牽涉生命,但看歷史,生命又不是那麼寶貴。戰爭/政治領袖,為了達到目的,生命就只是他的手段,很多事,也須要用生命來換取的,hold until relieved。
聯軍和德軍信同一個神,神又會站在誰那邊?德國人邏輯性強,在劇中說聯軍攻normandy是不合邏輯,結果聯軍打勝,戰爭是否無邏輯可言?
美軍長官看到掛在柱上死掉的傘兵,在炮火間,立刻下令堅持要把他們放下來,不容讓他的軍兒死在這裡,這算是美國精神,文明,是出自內心,還是管理手段?兩者當然可以沒有衝突。

Saturday, July 03, 2004

Shrek 2 (2004) 史力加2

看續集時已經忘記了首集的內容,但還記得是跟誰看,在那裡看。故事都是說愛,男女的,父女的,朋友的。Shrek是ogre,在human眼中就是落後樣衰,給也變了ogre的公主老婆硬要一起去見國王父親,身份懸殊的Shrek,劇情可想然知。
不竟是闔家電影,結局大團完,公主洗去緣華,甘願跟破落的shrek同為ogre相棲,多理想。
因為愛一個人而離開,讓她跟別人無憂快樂地過好日子,是否正確呢?人是可以同時愛幾個人,第三者未必一定是壞人,他也懂得愛護體貼,自己亦未必是好人,他們也許會快樂,她也許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