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7, 2006

眼界幾何 Geometrical Horizons

李斯的《諫逐客書》,有這樣的聯想。眼界可分為點、平面、立體。

點就是自己的感受和經歷,是每一個人最原始的眼界。失戀的人眼裡只有自己,永遠覺得自己的遭遇獨一無二。剛到過落後地區的藝員明星接受訪問,都說獲得很深的體驗,學懂了珍惜食水,是小學生的常識吧。要說服別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令他們身歷其境,又或者直接選用他們的親身經驗作例子。但這只是以說服別人為出發點的技倆,我們千萬小心,別把主觀作真理。

平面就是除了著重自己的經驗,還要眼望四方,八面出塵,達至明家、知國、通天下。眼界的平面可大可小、可圈可點。遇上「被鬼壓」,我們可以找家人朋友喊驚,或者尋神父師姑驅魔。又或者透過閱讀了解其他國家民族的經驗,藉此明白不同文化對「被鬼壓」皆有不同的詮釋--最爽的是「被女妖強姦」,最沒趣是日本仔的「睡眠麻痹」。至於宗教,除了自己對神的感受,我們可以片面分享弟兄姊妹的見證,甚至膽大一點,偷涉其他教派的典藉或共產黨的小紅書,乃至哲學心理學等觀點。簡單而言,平面的眼界就是「吸星大法」,攫取別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知識,可觸及任何人--男人、女人;老人、年輕人;異性戀者、同性戀者;窮人,富人;教徒、異教徒、無神論者;或「美國加拿大澳洲」人等等。

立體就是將平面的眼界加上歷史的厚度。父母的經驗知識不能透過基因遺傳給兒女,所有智慧我們都須要重新學習。為什麼迷信的思想不乏信徒?就是因為每天也有無數的娃娃落地,而他們的腦袋卻僅承繼得人類最原始的本性。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經驗,汲取別人的經驗是知識。從千萬年人類的知識經驗參悟出來的一些規律、理論、抽象慨念,就是文明的智慧,亦是最艱深的學問。莫視歷史這道明鏡,就算我們生存在互聯網世代,情與貌亦與邃古的原始人沒兩樣。眼界越廣越深,對事對人對情,我們都能夠多一分理解、少一刻偏執。滄海裡,誰的一粟比較大又算什麼。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若然妳誤解我這一栗疏狂,請妳體諒我的滄海不如妳。

期望一天,我們能夠攜手靜聽江上的清風,共賞山間的明月,一同忘懷東方的白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