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5, 2008

金庸

剛看完《鹿鼎記》,也終於看罷整系列的金庸武俠小說。我常常提醒自己,閱讀佳作宜重質不重量。書看多幾本不算什麼,反而精讀細讀,每有會意,有所見解才值得飲杯勝嘅。可惜理智老是敵不過性格,看書還是只顧貪多務得。請問不求甚解的劣習有藥醫嗎?

唉,兼之拜讀期間又躲懶沒寫下筆記,就連一些稍縱即逝的神來之念也沒記下,實在有悔青春。但從「神是我鬼又是我」的方向想,相信也沒有人會喜歡埋牙肉搏時頻頻停下來作檢討,查究這一下力水夠不夠勁,那一下姿勢到不到位。小說與讀者的關係,還是原始一點爽,尤其第一次,讀者應該放膽給小說支配,攤屍般躺著任由小說把弄自己的情根,翻來覆去享受每一刻每一寸心靈給觸動的快感。因此,文學分析永遠是最掃興,最沒趣,是閱讀的墳墓。

金庸作品於中國文學的地位已用不著我囉嗦,而我覺得金庸比別家優勝的地方,是其故事之精彩,情節之豐富。既為大師,文筆固然好,但這都只是死功夫。貴成經典,內容必然具哲理,發人深省,這則依賴作者的人生經驗。而至於橋段的精巧,引人入勝,這就全憑想象力,乃金庸寫遍天下無敵手的關門絕技。

目下大部份的文學作品給人的印象都是枯燥沉鬱,往往叫人未見書先打幾個呵欠。我想主要是因為大部份文人的想象力皆不足,但他們畢竟也要搵食,文壇給他們壟斷了,文學作品自然以乾澀乏味的為多。更甚,文學評論的高地也給那班瘟秀才佔據著,作品的優劣以「無功也有勞」為標準,重於文字技巧的苦勞,而輕於故事搧情的功勞,與暢銷榜的民意背離。比方當我們聽到有人盛讚某小說精彩,隨後總會惹來幾句批評其作者文筆欠順的酸話。我則會想,既然這個作者能夠寫出一本精彩的小說,他的文筆還可差到那裡呢。反之,當我們聽到有人推崇某作家的文筆出色,則沒有幾把聲音敢指出其作品之空洞及滯悶。

其實稍有理性也應該知道文字功夫與想象能力是沒衝突的,金庸便是兩者俱優的好例子。我很刻意留神金庸的取字態度,他極少扭字花和用深字。而關於詞彙的變化,他則從那些較被人忽略的淺字著手,以淺易淺,四兩壓千斤,是為大巧不工。

金庸小說的長篇比中短篇好,後期的又也比早期的妙。以中短篇論,我覺得金庸寫不過倪匡。金庸的中短篇敗於節奏失調。長篇的節奏緩一點還可以,但若照版套用於短篇,則略嫌婆媽。倪匡明快多了。

這次貪方便選了舊修訂電子版,並順著出版時序來看,約大半年時間完成。

相關連結:好讀網站

2 comments:

kristie said...

我記得我初中連睇瓊瑤都寫筆記.@_@

Anonymous said...

謝謝你的留言.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