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調查(一)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錯、錯、錯!
張五常在他的專欄文章及電視訪問披露國家機密,直言近年農民的收入增長達百份之二十強,遠遠超出北京公佈的數字。他說農民不願意花時間採摘荷蘭豆,反任他去摘,表示農民的機會成本提升了。
我半信半疑,特地走到農村調查,尋得荷蘭豆,私摘幾顆後竟被暴農喝罵,頂你張五常。
張教授又說農戶家庭大都設有電視機冰箱,是農民生活改善的證據。我找到一農耕戶的樹皮木屋,這趟我聰明,不敢擅闖民居,改為偷偷攫下掛在晾衫竹的衣服調查。剛好是件白色胸圍,雙手一捏,質如梅菜,我心忖不妙。再往鼻子索,胸圍瀰漫著廉價洗衣肥皂的劣香,然而仍復掩蓋不了農婦絲絲辛酸的汗韻,教我知道他們的生活還不好過。
教授錯了,我卻無能為力。曳著失落的心情,我頹走西疇。
回望河影,惜別鄉土,再見田姑。
相關連結:中國農民調查(二)
證人憂戚忡忡:「龔生,這裡安全嗎?這事牽涉過千億,我怕他財迷心竅,狂起來找上門殺人滅口...」
蠢女人分真蠢及假蠢。


John of God似乎比另類更另類。我不清楚他醫治的成功率,只知道不是百份之一百。但這不重要,因為西方醫學的成功率也不是百份之一百。先說John of God所施的外科手術,若然不是魔術,堪稱神跡。他作砌割只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並不需要消毒麻醉,而病者仍有知覺的,但卻毫無痛楚、感染或大量出血的情況。另一些如瞎子開眼或跛子走路都是主打的神跡見証。既然是現代醫學放棄的絕症,而John of God又返魂有術,那麼他的成功是否真的憑藉「鬼上身」,我覺得僅屬次要。

批評宗教最厲害的是年輕人;宣揚宗教最忘我的也是年輕人。
《硫磺島戰書》反映戰爭的人性,也反映觀眾的人性。
